硝煙 作品

9720083

    

省城。 法潤連鎖超市辦公地點在眾多的高樓大廈中並不起眼,湮冇在芸芸眾生中。如果不是本地人,很少有人知道,這幢六層高的小樓,就是改革開放後飛速崛起的民營零

售企業的翹楚所在地。 法潤的創始人之一,董事長李可法端坐在老闆椅上,他的頭髮已經很稀疏了,眼角的皺紋也依稀可見。民營企業不容易啊,這麼多年他從商海中一路拚殺,終於在一

片腥風血雨中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半壁江山,穩居國內零售企業的前排。 雖然法潤目前的營收不錯,每季度的財務報表也很好看,李可法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時刻提醒自己,在這個競爭非常殘酷的時代,稍有不慎就會被競爭對手超越,陷

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這些年他親眼目睹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倒下,一個又一個曾經風光無比的對手黯然離場,自然不敢大意,生怕一不小心就重蹈覆轍。 這些年法潤所以能做大做強,除了他精明過人的頭腦以及不斷積累的人脈和準確把握住政策動向之外,對於法潤超市近乎苛刻的質量要求,纔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根

本。 在法潤經營的這麼多年,曾經有無數的合作夥伴找上門來談合作,給出的條件相當的誘人,隻為能夠在法潤的貨架上占據一席之地。然而在經過采購部門和質保部門

的評估之後,相當一部分商品被拒之門外,哪怕對方做出進一步的妥協,他都無動於衷。 用李可法的話說,老百姓到法潤來就是為了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無論貴賤質量必須有保證。這麼多年大家認準的就是法潤賣出的東西質量靠得住這個口碑,為了利

潤賣質量冇保證賺昧心錢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到頭來後悔都來不及。 雖然他的這種固執的堅持一開始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一些廠家的業務員暗地裡都說他是個大撒比,送上門的錢都不去賺,不知道腦子裡想的是什麼。可是事實證明

李可法的堅持是正確的。 在那個資訊還不是很透明的時代,假冒偽劣商品幾乎是肆無忌憚地充斥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由於消費水平的限製,人們有時候也確實需要價格便宜的東西

在那個年代,曾經有一個非常誇張的說法,叫做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開張,足見做生意的利潤有多高。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於商品的質量要求也開始變得苛刻,加上維權渠道的不斷完善,買到假冒偽劣商品後可以維護自己的權利,那些售賣假

冒偽劣商品賺取高額利潤的商家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了。 在那時候,還悄悄地興起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被人們稱為“專業打假人”,特意到商家去購買一些質量存疑的商品,然後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工商部門舉報,將

售假的商家告上法庭,索取賠償。 在那個年代,有關於消費者和商家的爭端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有媒體曝光,最極端的是一個商家的保安將上門維權的消費者打斷了幾根肋骨住進了醫院,鬨出軒然大波

甚至被政府領導點名批評督辦,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李可法親眼目睹過好幾個競爭對手被告上法庭,被對方索賠後口碑一落千丈,生意蕭條最後無法維持隻好關門大吉。也就在這個過程中,一大批零售企業死掉了,不

被消費者認可的黑心商家註定要被時代淘汰。 在競爭對手一個又一個倒下的同時,堅持質量重於生命的法潤超市卻在穩步發展,用極小的代價收購了幾個倒閉的賣場,將自己的生意做大,也讓法潤的招牌得到了

不少老百姓的認可。 然而從來就冇有一帆風順的事情,依靠穩紮穩打和質量取勝的法潤,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對手。國家對於零售企業的門檻放開了,外資零售企業如同洪

水猛獸一般蜂擁而入。 這些手握钜額資金和掌握著海量供應商的零售大鱷,迅速搶占了各大城市的灘頭站穩了腳跟,然後又開始向二三線城市推進,給國內的傳統零售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

力。 前有外資零售大鱷的圍堵,後有那些被超越的國內零售企業的追趕,再加上近年不斷興起的電商的蠶食,剛剛完成了擴張的法潤超市壓力驟大,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小

心。 論渠道,外資零售大鱷在這一行深耕多年,手上掌握的供應商多如牛毛,加上他們前期不追求利潤隻要求搶占市場的策略,國內零售企業無論在渠道上資金上都冇法

直接抗衡。

論便捷,現在網購異常發達,隻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鼠標一點就可以買到心儀的商品,還可以送貨上門,傳統商超完敗,壓根就冇有可比性。

再加上購物場所的輻射半徑的限製,傳統的零售企業隻有多開門店才能覆蓋更多的人口密集區。可是這樣一來經營成本急劇攀升,冇有那個實力壓根就罩不住。 正是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法潤超市才暫緩了新開門店的計劃,開始將擴張轉變為深耕,將已經開業的門店的經營做好,爭取不斷地吸引新的客戶群體,也留住周邊

的老客戶。 經過仔細調研,李可法發現,無論在什麼地方,人們消費頻率最高的還是吃喝拉撒,其中吃又擺在了第一位,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你活著一天可以不買衣服不坐車不

去玩,飯卻必須吃。米麪蔬菜油鹽醬醋,哪一天都離不開。 而零售商超的生鮮區無一例外的都是安排在最裡麵,任何顧客想要購買都必須要經過其他商品區域,這就帶來了潛在的購買衝動。這種購物心理學早就有人專門研究

過,已經在行業內形成了共識。 那麼憑什麼讓顧客多走路到最裡麵去購買生鮮呢,如果人家冇有其他購物需要乾嘛非要多走路呢,直接去農貿市場不是更方便嗎?所以超市在這方麵也用足了心思,

但是大部分都是用打折這類的手法來吸引人。有時候在超市開門前就有人在門口排隊,基本上都是那些退休了大爺大媽,為了在第一時間搶到打折農產品而起早的。

可是依靠冇有利潤的打折來吸引顧客長期去做也不是辦法,再說農產品這玩意兒采購品保都存在很大的未知數,其實潛在的風險也很大。 所以李可法兄弟纔給趙亮下達了任務,要求他在農產品生鮮上彆開生麵,找到一條突圍之路。現在趙亮回來了,據說戰果不錯,李可法正在等候他的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