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20146

    

“啥?餘見海把麪粉廠買下來了?還是代表咱們村裡買的?”老羊倌站在路口捋著鬍子眯眼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縫。“這孩子不簡單啊,又讓大傢夥以後多了一條發財的路子。”

已經退了的田桂生沉吟道:“買了麪粉廠是好事,隻是我知道這個麪粉廠效益不怎麼樣,可能也掙不到什麼錢。當然現在不一樣了,餘村長不是種了那麼多優質小麥嘛,以後磨出來的白麪肯定不愁賣。”

“那是必須的!”老羊倌戳了下柺棍咧嘴道,“這孩子就冇做過一件錯事,他這樣做肯定有把握的。以後咱們就吃自己麪粉廠的麵,乾嘛要把錢給人家賺呢!”

漁場辦公室,田凱正在給餘見海打電話。

“餘村長,聽說你把鎮上黃四餘的麪粉廠買下來了?我哪裡有什麼不同意見,我舉雙手讚同……我明白你的意思,這是在給咱們餘灣打造產業鏈,從種植到加工一條龍。隻是我有個想法早就想和你說了……”田凱一邊抽菸一邊笑道,“你看咱們的漁場和老桂的養殖場那邊,飼料的需求量這麼大,咱們能不能也再搞一個飼料廠,自己用著方便,質量也有保證。”

“咱們兩想到一塊去了。”餘見海笑道,“我也正有此意,想著咱們的飼料用量那麼大,確實應該有自己的飼料廠。這樣吧,抽個空,咱們坐下來開個會,好好研究一下。”

“還研究什麼呀,你直接拍板就是了。”田凱道,“這大事小事的你直接發號施令就行,我們照辦。”

“那可不行呀!”餘見海笑道,“這是全村人的大事,我怎麼能不聽取大家的意見就什麼都決定了?還是開個碰頭會吧。”

“那好吧,什麼時候開會你定,我隻管舉手讚成就是了。”田凱笑道,“對了村長,這兩天有客戶上門來看貨了,說是要預定一批咱們的魚,我還冇有答應呢。”

“你是漁場的經理,這個該怎麼辦你自己斟酌。”餘見海笑道,“我說田凱大哥,這些事情你不用跟我說的,完全可以自己當家,我相信你……”

南城*。楊長江坐在孟憲平的辦公室裡聊天。

“鎮長,

我今天聽說,餘見海把黃四餘的麪粉廠買下來了。”

“哦?”孟憲平愣了一下,“你是聽誰說的?”

“訊息絕對可靠。”楊長江道,“千真萬確。我說這個餘見海的胃口真大呀,這是想什麼事都插一腳,攤子越鋪越大了。”

“攤子鋪大了不好嗎?”孟憲平反問道。“我聽說那個麪粉廠的效益可不怎麼好,幾乎停產了。現在餘見海願意接手不是好事嘛,既能讓這個廠子起死回生,又能解決部分人的就業,還能給我們增加財政稅收,一舉多得呀!”

“鎮長,我就怕他攤子鋪得太大了分心,到頭來什麼都乾不好。”楊長江道,“比起他這麼四處開花,我倒是願意他專心將蔬菜產業搞好,畢竟這是現在咱們全鎮都在積極推廣的嘛,也容易出成績。”

“出成績?”孟憲平手指敲著桌子若有所思,“老楊,你覺得餘見海目前的成績還不夠是不是,但是咱們也不能強求啊!我總不能去對他說,餘見海,你小子現在不要分心,要集中精力搞好蔬菜這一塊,我們鎮領導都指望著你給咱們長臉呢,這可能嗎?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大在三農產業結構上的調整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百姓看到餘灣村確確實實是通過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條件,吸引他們主動要求加入。老楊啊,現在可不比從前了,行政強製手段那一套不行了,隻有讓老百姓從心底裡真正認識到搞農業的出路,他們才肯真正配合。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做好服務,你說是嗎?”

“鎮長說的是。”楊長江點頭道,“我們一定會加大對於餘灣模式的宣傳,讓更多的老百姓認識到搞農業也是可以掙錢的,鼓勵他們留在家鄉的土地上創造效益,也可以減少本地人口的流出,給我們南城的經濟繁榮創造動力。”

孟憲平微笑道:“老楊啊,說得輕巧,做起來不容易啊!這些年種地的效益越來越差,青壯年都不願意被土地困死了,留守的都是一些老幼病殘,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呢?為今之計就是要讓大家看到餘灣的成功,讓大家看到土地上的希望,才能留住人口呀。可是咱們鎮上的現有的大棚也滿足不了這麼多的勞動力就業,延伸整個產業鏈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就拿鎮上的麪粉廠,飼料廠這些小企業來說,也可以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嘛,這個思路是完全冇有問題的。”

“我懂了!”楊長江走了出去,腳步輕盈。

東窪,南山,董各莊,林莊……田間地頭,河畔山腳,人們一邊勞作一邊閒聊,樸實的臉上帶著若隱若現的微笑。農村人不怕吃苦,就怕苦吃了掙不到錢。現在通過學習餘灣的種植模式,靠著大棚就能一年獲得好幾萬的收入,自然也就不想離鄉背井地到外地打工了。

每天傍晚時分,按照標準包裝整齊的各種優質蔬菜陸續送到蔬菜批發市場,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驗收,然後統計數量,定價,上賬,將彙總來的蔬菜歸類碼放,同時外地來拉貨的客商在市場內穿梭,看中什麼品種直接跟工作人員打個招呼,就有工人按照指示給他們裝車,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等到華燈初上的時候也是整個市場最繁忙的時刻,人聲鼎沸川流不息,一直到午夜時分才歸於平靜。

由於采用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嚴格的操作模式,無論是送貨來的農民和來進貨的客商,都對批發市場的服務讚不絕口,而對於市場收取的管理費用也毫無異議,都心甘情願。隻是現在的批發市場業務量還不夠大,很多慕名而來的客商最後都冇有搶到心儀的貨,不得不提前來等候,有些人下午時分就在這裡占位置排隊了。

這種情況相信隨著南城周邊設施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依然滿足不了日益增加的客戶,唐永飛設想的農業興縣的戰略,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