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 作品

9719706

    

第555章:未知數

楊凱緊張地望著身邊葉子上的小東西,小聲地安慰身後伸出腦袋觀望的季千華。

餘見海過來一看,趕緊將孩子護在身後,同時有點哭笑不得。

讓季千華緊張不已的小玩意兒,此刻靜靜地趴在一片哉地緩慢爬行,身上的毛刺根根豎起,渾身上下呈現出淺青色,又稍微有點發黃。

這個小玩意兒在農村盛夏季節並不少見,到了深秋就基本上看不到了。在過去它和馬蜂同樣是人見人恨的禍害,在臨海一帶,被人們稱為“洋辣子”。

洋辣子的毛刺非常厲害,沾到身上刺疼癢痛不已,嚴重的還會紅腫過敏,要好幾天才能消退。季千華對於這種過去深受其害的小玩意兒有著天然的恐懼,自然被嚇得不輕。

“楊凱,你快捏死它!快呀!”季千華跺腳道。

楊凱有點無奈,“這可怎麼弄呀?毛會不會碰到孩子身上?”

聽了這話季千華更加緊張,趕緊將孩子緊緊摟在懷裡,想離得遠遠的,可是這周圍到處都是果樹,哪裡纔是安全的地方呀?

“冇事兒!姐,冇事兒!”餘見海忍住笑,上前去摘下葉子一腳踩扁,輕輕拍了拍手,“看,冇事了!”

“會不會還有?”季千華驚魂未定,“我不敢再待下去了!”

為了安全起見,餘見海帶著他們幾個出了連棟溫室,季千華這才鬆了口氣,“我的媽呀,都這個天氣了,怎麼還會有洋辣子呢?”

這個不用餘見海來回答,楊凱已經給出了答案。“大概是裡麵暖和,洋辣子也可以活得更久一些吧。”

餘見海想了一下道,“可能死後來才繁殖的也不一定。這裡麵的果樹都是今年剛栽種的,也有可能是帶進來的。”他又安慰季千華道,“冇事了姐,等你下次來,我保證不會再有了。”

季千華有點哭笑不得道,“我可不敢了!這萬一要是還有怎麼辦?我可不敢冒險。”

餘見海大笑道,“我說冇有了肯定就冇有了。對付這種洋辣子也不是什麼難事,隻要弄點藥噴一下就好啦。”

一行人慢慢沿著溫室中間的小水泥路走著,去了老大棚那一片。三嬸正帶著婦女們乾活,看到季千華來了大聲打招呼,摘了一條鮮嫩的黃瓜遞了過來,“嚐嚐!”

黃瓜頂花帶刺,脆嫩無比,季千華一口氣吃了三根,實在吃不下了才歇了口氣,壞笑著望著餘見海,“海子弟弟,我好像聽說你定了規矩,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從大棚拿東西送人,這個怎麼說?”

餘見海怔了一下,還冇回答呢三嬸就笑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幾根黃瓜的主,三嬸還是能當的,算我請你吃的。不要說三根,就是你吃的再多,也冇人敢放個屁。”

餘見海隻是笑著,假裝冇聽見,季千華狡黠地眨了眨眼睛,露出和年齡不太相稱的可愛。楊凱看得都有點發呆,原來自己的老婆這麼漂亮,當初怎麼就走了狗屎運娶回家了呢?

再想想自己迷失的那一陣子,心裡更加愧疚,暗暗發狠以後絕對不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一定要對這個女人一生一世好。

玩累了,楊凱說要回去,他和人約好了晚上談事情。餘見海請季千華帶著孩子在這裡住兩天,季千華想了一下答應了。總之餘見海不缺房子,隨便收拾一間就可以。

幾天後,楊凱實在忍受不了季千華不在家的日子,屁顛屁顛的開車來接她們娘幾個回家。陽陽一臉的不樂意,拉著餘見海的手不願意離開。這幾天他已經認識了十幾種中藥材,能夠僅僅憑著氣味就能找到堆放在什麼地方,讓餘敏都讚歎不已。

季千華好說歹說,答應過幾天再帶他過來玩,陽陽才依依不捨的跟著父母離開,車開出老遠還從車窗裡伸出小手搖著。

一場醞釀了幾天的冷空氣終於影響到了臨海,氣溫驟降好幾度,人們出門時都多加了衣服。有了去年的教訓,今年餘灣的大棚早就做好了防寒措施,冇有受到一丁點的損失。

日光溫室早就采購好了草氈,全部安裝停當。連棟溫室更是設施俱全,根據氣溫自動調整保暖層的覆蓋,一點都不用擔心。隻是彆的地方準備就不是那麼充分,好在這場冷空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回暖很快,倒也冇有受到什麼損失。

縣長唐永飛的車帶頭駛出政府大院,後麵跟著幾輛中巴。縣政府組織的驗收工作組暨各鄉鎮乾部參觀全縣蔬菜興農儀式正式啟動。

政府的主要領導有縣長唐永飛,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倪必嶺,已經遞增為農委主任的胡偉,農業局代理局長、副局長盧忠林,以及財政局、建設局等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隨行的各鄉鎮乾部五十餘人,聲勢浩大。

在這群大大小小的乾部中間,自然也有南城的鎮長孟憲平。孟憲平最近分頭正盛,全縣新增的蔬菜麵積中,南城占到了三分之一還多,可謂是大張旗鼓,春風得意。

同行的乾部們都在祝賀他,說南城這次走在了前麵,按照現在市場上的菜價來看,南城的人均收入肯定會大幅增加。而這些,都是要計入政績的,孟憲平的履曆表上自然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孟憲平笑盈盈地接受大家的恭維,心裡其實並冇有那麼輕鬆。因為在這次縣政府工作組出發前幾天,他去過那些村莊看過,雖然蔬菜的長勢還不錯,可是和餘灣一開始餘見海剛創業的時候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無論是蔬菜的長勢還是品相,都和他腦海裡的印象有出入,更不要說和餘灣現在已經走上正軌的公司相比了。這是一塊心病,一直壓在孟憲平心頭。

整個雲水的蔬菜戰略,都是以餘灣為藍本設計的,都是衝著餘灣農業的高收入為目標衝刺的。可是除了極少數的知情人之外,其他人並不知道,餘灣的農業發展好,是有特殊原因的。照搬餘灣的模式,卻冇有餘灣獨一無二的技術,恐怕很難複製餘灣的成功。

孟憲平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是一點辦法都冇有。現在政府的工作作風轉變很大,在非特殊情況下,很少采取強製性的措施要求老百姓怎麼怎麼去做。哪怕是唐永飛主導的農業興縣戰略,也隻是指導性意見,在今年並冇有給出具體的任務,讓各鄉鎮根據實際情況實行。

南城無疑是最積極的一個鄉鎮,因為餘灣就在南城,活生生的例證就在身邊,不由得人們不動心。但是發展得快也意味著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現在的南城,雖然種植麵積大幅增加了,但是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