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遠東小說
  2. 網遊之全民領主
  3. 第二百四十章 定徐州!
大漢護衛 作品

第二百四十章 定徐州!

    

-

[]

“州牧大人如何了?”

“諸位大人,州牧大人病情惡化,可能命不久矣。”

“琅琊相正在圍攻琅琊城,此誠存亡之秋,如果州牧大人再不省人事,徐州將要易主!”

一群徐州的世家官吏得知陶謙的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更是憂心忡忡。

典農校尉陳登製止了眾人的混亂:“諸位請聽我一言,元龍家中老爺子前來下邳,與諸位同僚共商大事。”

郯城,守將樂毅站在城牆上,觀察城下圍而不攻的琅琊國大軍。

他更希望楚天連日攻打郯城,然後撞的頭破血流。

擅長攻城者,也擅守城。

楚天冷靜下來,圍點打援,再派薛仁貴兵分平定東海國各縣,使郯城成為一座孤城,反而讓樂毅被動。

樂毅堅守孤城,隻能看楊業怎麼救援了。

楚天的戰術也很簡單,就是陽謀,圍點打援,楊業又不得不救。

徐州領主們與楊業率領七萬重振旗鼓的徐州聯軍逼近郯城,與琅琊國大軍對峙。

現在郯城附近有琅琊國大軍、楊業七萬援軍、郯城三萬守軍。

楚天這一次冇有與楊業在野外交戰,而是在耐心地等待時機。

楊業屢次派人前去挑釁,琅琊國大軍卻始終不為所動。

徐州領主們不明為何楚子謀突然當起烏龜,還有領主派人送女裝到琅琊**營中,以激怒楚天出戰,效仿諸葛亮羞辱司馬懿之事。

不過,楚子謀還是不為所動,繼續避而不戰。

徐州領主們逐漸沉不住氣。

楚子謀一反常態,避而不戰,令他們不安。他們總覺得楚子謀在醞釀著什麼。

“他到底在想什麼?”

楊業率輕騎在琅琊國大軍前方挑釁,試圖窺視琅琊國大軍的動靜。

不過他失望了,琅琊國大軍一直固守,冇有任何進攻的意圖。

“楚子謀在想什麼?”

樂毅在城牆上,已經可以望見楊業的援軍旗幟。

按照樂毅的設想,琅琊國大軍正在等著楊業的援軍到來。一旦楊業的援軍抵達,他們將會正麵作戰,擊潰楊業的援軍,然後趁著郯城士氣因為援軍戰敗而低迷之際攻城。

他的推斷合情合理,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但楚子謀在徐州之戰以後從張牙舞爪的雄獅變成了一隻烏龜。不但對郯城圍而不攻,就算是援軍到了,他也冇有進攻的**。

雙方一直對峙,後方的糧食和兵力源源不斷抵達前線,改變雙方的兵力對比。

“楚子謀還是冇有動靜,他以為他一個半郡國的補給能力可以超過我們三個半郡國的補給能力?”

“時間拖延越久對我們越有利。他會後悔自己選擇的戰術。”

徐州領主們經過最早的不安,逐漸平靜,他們有三個半郡國,楚子謀隻有一個半郡國(琅琊國加半個東海國),雙方的補給能力相差不少。持久戰對他們而言,有利。

“他們一定以為我想要和他們進行長期對峙,但我隻是在等……等陶謙撒手人寰……”

楚天觀察對麵的軍陣。

他的目標很簡單,拖到陶謙去世。

有關下邳城的情報絡繹不絕傳到楚天手上,陶謙的身體每況日下,估計很快就要嚥氣。

終於,一個騎兵快馬加鞭來到郯城戰場,高呼:“徐州牧陶謙病亡!”

一時間,三軍震動!

徐州牧陶謙徐州之戰戰敗,受驚過度,再加上年老體衰,竟然重病身亡!

楚天憑藉年輕的資本,熬死了第一個諸侯!

有陶謙和冇有陶謙的徐州是完全不同的徐州,現在的徐州群龍無首!

“立即通知位於長安的使節,上表朝廷,請封徐州牧、安東將軍!”

楚天最近一直在等待陶謙嚥氣的訊息,早就派遣使節前往長安。

徐州牧隻能有一個,他要搶在所有人麵前,成為下一任徐州牧,同時,加安東將軍!

雖然有些不厚道,但徐州,有德者居之。

冇有活捉陶謙殺了,便是陶謙的運氣好。

房玄齡向楚天作揖:“恭喜主公,將要入主徐州,遷徐州牧、安東將軍。”

“董卓如果識趣的話,應該會同意。令全軍做好摧毀楊業大軍之準備!我們還要耐心等待一個訊息……”

楚天壓製燥熱,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成為徐州牧,真正的封疆大吏。成為徐州牧以後,將會徹底平定徐州這塊紛擾之地。反抗他的徐州同盟也不會存在,因為到時所有徐州領主將會被他消滅。

郯城,守軍中有異人收到來自下邳城的訊息,驚慌立即傳遍全城——徐州牧陶謙病亡!

“不……不是吧,陶謙竟然提前幾年死了!”

“組織聯軍的人病亡,我們該聽從誰的命令?”

“這次完了,我們守的是孤城,陶謙一死,勝率更加渺茫。”

守軍臉色發白。

這回老天爺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他們以為陶謙去世的時間還不到,但這次陶謙是因為急火攻心和擔驚受怕而提前病亡,打亂了聯軍的部署。

徐州牧陶謙是徐州聯軍的核心,一旦他陣亡,徐州的世家們蠢蠢欲動。

“所有人不得驚慌,仍然按照計劃行事!”

樂毅試圖控製這群有些失控的異人。

郯城內部因為陶謙病亡這件事而陷入內亂。

楊業的七萬大軍很快也得知徐州牧陶謙陣亡一事,一陣動亂,楊業險些無法控製局勢。

“陶謙一死,下邳不穩,我們應當暫時捨棄與琅琊國大軍對峙,立即回師下邳城,並控製下邳城。”

“下邳城堆積大軍所需的糧草,如果下邳城出事,我們將十分被動!”

徐州領主們經過倉促的商量,決定臨時退兵。

他們打算先保下邳,然後再救援郯城。

楊業得知陶謙死後下邳會陷入動盪,同意徐州領主們回師下邳的決定,他親自率領一萬騎兵殿後。

楊業的撤退井然有序,顯然不願意給琅琊國大軍有任何追擊的機會。

“楊業的七萬大軍已經撤退。花木蘭的鐵鷹斥候立即前去偵查,防止楊業故意撤退、引我們中伏。除周亞夫繼續圍城以外,其餘大軍隨後跟上。”

楚天決定尾隨楊業,擊敗七萬大軍!

楊業的七萬大軍並非精銳,而是徐州之戰以後剩下的殘兵,戰鬥力冇有多高。

“楚子謀出兵了!!”

“該死,他一定是知道了下邳陶謙病亡的訊息,所以不給我們撤退的機會!”

“彆擔心,楊業會擋住他們的追擊。在我們有楊業殿後的前提下,楚子謀冇有那麼容易追上我們。”

徐州領主們心急如焚,卻又不敢急速行軍,否則隊形一亂,琅琊國大軍奮力追殺,大勢去矣。

“楊無敵果然是個麻煩的對手。”

楚天派出薛仁貴攻城拔寨,身邊的騎將還有趙雲、花木蘭、華雄。

大部分琅琊國將領跟在楊業後方,等待機會。

隻剩下獨眼的臧霸凶神惡煞,對敵人恨之入骨。

“主公,陳珪、陳登父子聯合下邳國世家,成功奪取下邳城,響應我方大軍!下邳城所有守軍投降,已經為主公所有!”

在徐州牧陶謙病亡以後,第二個重要的訊息傳來。

陳珪、陳登父子見勢不妙,在陶謙嚥氣以後,第一時間派人控製下邳城的守城部隊,奪取兵權。

“陳家父子果然冇有讓我失望,以後他們不失為一方太守。全軍立即急攻!令人疾呼,下邳已失守!”

楚天得知陳珪、陳登占領下邳城,知道決勝的時機已至!

在楚天得到訊息的同時,正在小心翼翼撤退的七萬徐州聯軍也得知下邳城失守!

世家在原本的徐州牧陶謙死後,考慮到聯軍前途未卜,缺少有統治一州能力的大領主,於是果斷捨棄聯軍,投靠琅琊國。

楊業七萬大軍的處境因為下邳城淪陷而不妙。他們被夾在郯城和下邳城之間,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冇!

“糧食,我們的軍糧全部囤積在下邳城,下邳城淪陷,我們很快就會斷糧!”

意識到糧食可能會斷絕的七萬聯軍更加慌張,不少領主甚至已經準備捨棄大軍逃亡。

琅琊國大軍聲稱下邳城失守,步步緊逼。

楊業試圖遏製恐懼在大軍中蔓延,不過他的努力無濟於事,因為士氣已經在快速下降。

“對麵大軍已亂,可全麵進攻。”

房玄齡觀察到七萬聯軍的慌亂,提醒楚天時機完全成熟。

“摧毀敵人,報當日之仇!”

楚天拔出唐刀,直指楊業七萬大軍!

“殺!”

此時冇有任何陣法可言,對方軍心動搖,隻要全線進攻,憑藉聲勢便可以一鼓作氣,徹底壓垮對方!

華雄和三百西涼鐵騎發起衝擊!

原本無堅不摧的西涼鐵騎在徐州之戰死傷十七,此次要一雪前恥!

花木蘭夾緊馬腹,率領輕騎兵發起衝鋒!

趙雲的白馬義從、白馬騎兵緊隨其後,白袍獵獵,風馳電掣!

李秀寧的娘子軍、臧霸和孫觀率領的步兵爭先恐後!

對方因為屯糧的下邳城失守,軍心大亂,這是斬獲戰功的機會!

花木蘭、趙雲的騎兵速度最快,趁著高昂的士氣突破楊業殿後的騎兵,勢如破竹!

楊業手持長槍,首次與趙雲交鋒,雙方長槍相擊,令楊業手臂感到麻痹。

趙雲的武力很高!

“士兵冇有士氣,如何對敵。”

楊業發覺自己的一萬騎兵士氣動搖,無心戀戰,也無可奈何。

他現在已經明白為何楚天一直堅守不出,原來是在等待下邳城失守、七萬聯軍匆忙撤退之際,尾隨擊之。

楊業隻能拚儘全力為他的領主逃脫爭取時間,以儘臣子之義務!

華雄的西涼鐵騎在平坦的地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鐵騎鑿穿楊業的輕騎兵,沿途有兩三百輕騎兵死於西涼鐵騎的衝擊之下!

“不能放他們的步兵離開,我來擋住楊業!”

趙雲讓花木蘭放心去追殺徐州軍主力。

花木蘭的鐵鷹斥候越過殿後的楊業,追上徐州軍的步兵,進行襲擊,拖延徐州軍的撤退速度。

恐慌的徐州軍發生踐踏事件,超過上百士兵死於自己人的腳下。

鐵鷹斥候陰魂不散,不斷出現在他們身後,引來徐州軍的崩塌。

“楚子謀要殺過來了!”

不知道是哪一個膽小的領主大喊一聲,不少領主惶恐,竟然帶著少量騎兵脫離主力,隻身逃亡。

領主們帶頭逃亡,隻會導致徐州軍更大範圍的崩潰,花木蘭的騎兵在後方追殺,直到手中的唐刀捲刃……

娘子軍、臧霸和孫觀的步兵也隨後追上,參與對徐州軍最後主力的圍剿。

七萬大軍大敗,潰不成軍,各個領主下落不明,或死或逃。

楊業再次憑藉輕騎兵的機動力,保護他的領主向他們的領地——廣陵郡撤退。

雪崩式的潰敗蔓延徐州軍,琅琊國真正斬殺的敵人不過千餘,但僅僅是俘虜,琅琊國便抓了兩萬!

徐州聯軍,所有主力潰敗,失去下邳城以後,他們無力再戰。

琅琊國大軍返回郯城,押著兩萬俘虜在城下耀武揚威,向城內守軍宣告,援軍已破。

樂毅發現外無援軍,自己守不住了。或者說繼續死守,意義不大。

長安城,天子所在。

楚天派去的使節於朝殿上表,趾高氣昂:“徐州琅琊相,四世三公,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克廣宗城,屠三十六方!又青州黃巾猖獗,琅琊子弟興義師,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威震本朝,風馳海外!”

“時徐州牧陶謙任用奸邪,為禍一方,百姓深受其害。琅琊相興兵討之,兵動若神,名震天地,誌定雪霜,救徐州百姓於水火。徐州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伏波兮複安居。特上奏天子,請為徐州牧、安東將軍,教化黎民,護一方平安!”

董卓臉皮抽搐,聽楚天派來的使節自吹自擂,他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但徐州牧陶謙的確已死,目前唯一有能力統治徐州的,非楚子謀莫屬。

儘管董卓很不情願,還是說道:“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