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遠東小說
  2. 赤心巡天
  3. 第二十七章 驗屍
情何以甚 作品

第二十七章 驗屍

    

-

今日的都城巡檢府,異常安靜。官網

哪怕大門前就有很多人。

形形色色的人,都沉默站在巡檢府門口。

腰間都懸著青牌。

薑望今日出門也將自己的四品青牌懸上了,就掛在妹妹送的白玉旁。

青牌稍大,白玉稍小。

疊在一起,青白兩色分明。

薑望一眼就看到了頭戴青色方巾的林有邪。

她仍然穿著男裝,獨自站在人群角落。

也有人試圖在寬慰她什麼,但她麵無表情,眼珠子都不動一下。

更多的人則默默跟她保持距離。

四大青牌世家固然是青牌體係不能抹去的歷史,固然對青牌體係的建立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它終究消逝了。

放大到整個青牌的歷史中,四大青牌世家的貢獻,值得所有青牌捕頭的尊重。但具體到青牌體係內部,在切身的利益分配裡,當然也少不了鬥爭。

何以林有邪能夠輕易坐上巡檢副使的位置?當然是四大青牌世家的餘蔭。哪怕冇有把握太多實權,畢竟在職級上,已經和楊未同同階。

青牌世家的瓦解,客觀上就是釋放出了更多的位置,給了其他人更多機會。

所以從前幾日厲有疚受剮刑,到今日烏列的死,於很多人而言,喜憂還很難說。

林有邪就站在那裡,一動不動。

她並冇有看到薑望,或者說,她誰都冇有看。

烏列死了,對青牌體係中的人來說,是少了一個標識般的存在。是青牌體係之中,一段傳奇的謝幕。

唯獨於林有邪而言,她失去了最後的親人。

薑望同鄭商鳴走進人群。

這是迎棺的人群。

北衙都尉鄭世當然是站在最前麵,不怒自威,領導著整個北衙。

薑望一走過去,人群就默默移動,讓開了鄭世旁邊的位置這即是如今的北衙裡,人們默認的、薑望所應該在的位置。

北衙都尉之子鄭商鳴,也隻能站在他們後麵。

薑望走到了那個位置,卻冇有停下,而是繼續往前走。

嘴裡道:「林副使,怎麼不站過來?」

人群分開一條路來,這條路的起點是薑望,終點是林有邪。

木然的林有邪,這時才恍惚察覺了什麼,扭過頭來。

隻看到大步走進的薑望,和那隻伸過來的手。

她下意識地一讓,自然冇能讓過。

薑望已經抓住了她的小臂,就這麼拉著她往人群前列走,

走到哪裡,哪裡就有路。

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和薑望一起,並肩站在最前列。

鄭世對此冇有發表任何意見,人群也都緘默。

薑望的手已經鬆開了,林有邪卻彷彿還能感覺到,鉗在手臂上的那種力量。

其人穿越人潮向她走來的那一幕,印在她的恍惚中。

儘管當時她的第一反應是避讓,可是她的眼睛記得清清楚楚……這是在疏冷的、崩塌的世界裡,唯一一隻向她伸過來的手。

烏列的屍體,在被髮現的第一時間,就送回臨淄。

他的死因,直到現在亦無定論。

烏列已經自青牌離職,身上無職無份,人又死在海外……

都城巡檢府又能以什麼名義立案?以什麼資格去查?

甚至於……誰願意去查?

烏列解下青牌,在獲得自由的同時,也失去了庇護。

說句難聽的,他私自調查齊國名門大澤田氏,本就是取死之道。

田氏真想辦法殺了他,誰又能說什麼?

早前田煥文在海外對烏列出手,烏列也隻能避讓鋒芒,逃回齊境。也冇見都城巡檢府這邊,有誰出頭去敲打一番。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烏列畢竟是在青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捕。

隻看今日有多少人迎棺,便可見其分量。

凶手若真是大澤田氏,難免會激起整個青牌體係的敵意。或許不能直接為烏列之死做點什麼,往後的日子還長著,少不了有些針對。

想來烏列之所以能夠獨自調查大澤田氏這麼多年,卻始終安然無恙,除了他自己的謹慎,也少不了大澤田氏的投鼠忌器。

總而言之,對大澤田氏來說,擅殺烏列,是一件不會立刻產生嚴重後果,但一定有深遠負麵影響的事情。不太符合近些年來大澤田氏低調的行事策略。(拋開田安平來說,近些年大澤田氏的確是低調非常。)

因而凶手是誰尚未可知,也未見得就一定是田家。

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誰去查?

薑望靜默站在人前,忽然想起一事來,傳音問鄭商鳴:「田安平還有多久破封?」

鄭商鳴有些遲疑地道:「他殺柳神通,是在元鳳四十六年……算起來,明年才滿十年。」

顯然這位鄭公子也有近似的思考,烏列突然被殺,一代名捕浮屍於海,這種不管不顧的風格,太像那個瘋子了……

薑望鬆了一口氣。

他不確定上一次在七星穀,田安平是否看到了自己。但這樣一個危險的人物,總歸是讓人不安的。

不過這點不安也隻是輕輕掠過,隨即又開始修行。

真到需要麵對的時候……

他會麵對。

一群青牌體係裡有名有姓的人物,緘默著在巡檢府大門前等候。

這一幕讓北衙附近幾條街道都很緊張,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連貨郎的叫賣聲都不曾響起。

北衙都尉鄭世,忍不住看了旁邊的薑望一眼。

在場這麼多迎棺的人,懷著各異的心情等待。

忐忑有之,悲傷有之,憤怒有之。

總歸都壓製著。

唯獨這位當下最耀眼的年輕天驕,竟然是在修行。

旁人看到的是勤奮,他看到的是清醒。

人群之中保持自我的清醒。

薑望很顯然是一個有著明確目標,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

此前鄭世還很有些想不通,為什麼這個年輕人會拒絕北衙都尉的位置,這會倒是能夠明白一些了……

終是路不同。

當楊未同親自架著馬車駛來時,已經是深夜。

「我在海上接到烏老,在天府城要了一副薄棺暫時裝殮,一路馬不停蹄……」這位朝議大夫易星辰的門人,帶著一身仆仆風塵,這樣解釋著。

鄭世隻是沉默地走到棺木前,將棺蓋輕輕推開,低頭看著棺木裡的人。

「烏老……」他長嘆一聲:「回家了。」

巡檢府府衙前圍滿了人。

幾乎所有的青牌捕頭都麵帶哀色。

真要說起來,在青牌體係中奮鬥了一些年頭的人,誰冇有受過烏列的指點?

甚至有人忍不住哀泣出聲,有人默默垂淚。

樂見於大廈崩塌的人當然有。

暗自發誓有朝一日要查出真相為烏老報仇的,也不乏有之。

但在這人人悲慼的氛圍中,有一個平靜的聲音響起

「我要驗屍。」

人群之中,唯獨林有邪麵無表情。

楊未同看著她道:「驗屍當然是要的。烏老的死,總要有個說法。我們就是做這個的,但……」

依照約定俗成的規矩,一般不會讓與死者親近之人負責驗屍。因為情緒波動太大,很容易導致結果的偏差……至少不能第一個驗,免得結果不客觀,還破壞了一些線索。

林有邪當然知道規矩。但她隻是重複道:「我要驗屍。」

她的眼神太堅定,太執拗。

在場有不少人,都可以說是看著她長大的。看著當年那個小女孩,是怎麼一步步長成今天的樣子。

整個北衙,她現在誰也不相信。

可誰能不理解呢?

楊未同於是沉默。

鄭世嘆了一口氣:「讓她驗吧。」

林有邪於是走到近前,低頭看了屍體片刻,伸手將棺蓋合上了。

臉上依然不見什麼表情。

不見哀傷,冇有眼淚。

薑望默默走上前去,把這副棺材托舉起來,轉身往北衙裡走:「我幫你打下手。」

林有邪冇有說話,隻默默跟在他身後。

人群為他們讓路。

兩人一棺,逕往停屍房而去。

去往停屍房,要經過北衙監牢,這條路薑望已不是第一次來。

托舉著棺木,走過那光禿禿的鐵屋。

不多時,鄭商鳴跟了上來。

驗屍的時候有人旁觀是應有之義。

在薑望和林有邪立場一致的情況下,肯定是需要第三個人來監督的。

與他們一同負責馮顧案的鄭商鳴,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這其中的分寸,非是鄭世這樣的人物,不能夠拿捏準確。

儘管他們三個都算得上是青牌體係的中堅力量,輪值停屍房的捕頭還是認真記錄了烏列的屍體狀態,並且請他們三人簽字畫押,而後才為他們打開了一間單獨的停屍房。

巧合的是,這間停屍房恰恰在薑望上次來的那間停屍房對麵。

如果不曾上鎖,兩邊都門戶大開,從這裡應該可以看得到馮顧的棺材。

薑望很是看了那捕頭幾眼,才將手裡托著的棺木放下來。

說起來,停屍房裡的這兩具屍體,都是因為同一件案子而死。也都是從當年掙紮到現在,算是死在同一時期。

馮顧的棺木和烏列的棺木相對,像是冥冥之中,有某種默契存在。

待停屍房的捕頭離開,鄭商鳴才隨口解釋了一句:「規矩所在,嚴格些也是正常,並不是針對誰,薑兄萬勿介意。」

「這有什麼好介意的?」薑望扯了扯嘴角:「我隻是好奇,這裡這麼嚴格,那上次那個人是怎麼混進來的?」

鄭商鳴沉默了片刻,隻好道:「上次混進來的那個人叫祁頌,他有一個叔叔,叫祁懷昌。」

之前說起這件事來,他隻是以養心宮的名頭含糊帶過,冇有說具體是誰。

冇想到薑望這麼記仇,找到機會就追問。

他與薑望雖然路不同,註定成不了摯友,但也不想破壞現有的交情。相較之下,把祁頌的訊息丟出來,也冇什麼大不了的。

祁懷昌也是掌握實權的巡檢副使之一,在北衙的地位不比楊未同低,安排個把人進停屍房,實在是很簡單。

「哦,祁副使!」薑望點點頭,表示明白,就不再說話。

而林有邪這時候已經再次打開棺材蓋,讓烏列的屍體,完全暴露在空氣裡。

這是她非常熟悉的一張臉。

因為太熟悉,所以此刻顯得陌生。

自她有記憶起,烏爺爺就是老人的樣子。這說明他成就神臨的時候,就已經不年輕。

但往日的那種「老」,精神矍鑠,掩蓋不了磅礴的力量,和那股打破一切的執著。

現在卻是乾巴巴的,像一圈樹皮,纏著一根朽木。

神臨至死而朽。

停屍房裡有專門驗屍的工具,就放在石台旁。

但林有邪隻是默默從儲物匣中,取出自己漆黑色的小木箱。

抽出第一層抽屜,選了一雙手套,慢慢戴上。

然後抽出第三層,在五花八門的刀具中,選了一柄兩寸長的尖頭小刀。

再關上木箱。

整個過程非常平靜。

現在,她的小刀拿在右手,她的左手則慢慢解開了老人的衣物,輕輕按在左側肩窩上。

眼前這具乾瘦的屍體,和隔著手套依然能感受到的冰冷,在無聲對她描述著事實

那個說「我循我的『法』,我行我的道。諸事不顧,人鬼不避」的人,已經不復存在了。

你的「法」在青牌,你的「道」,在三刑宮。

若真是「諸事不顧」,為何要因好友的死,放棄在北衙擁有的一切,獨自追尋這麼多年?

若你是「人鬼不避」,怎麼從小到大,視我如己出,照顧我這麼多年?

有那麼多問題,隻能放在心裡,且永遠不會再有答案。

林有邪是沉默的。

所以說追逐真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追尋真相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了一個親人的冤屈,失去另一個親人嗎?

麵對眼前這具屍體,她第一次懷疑她這麼多年來所走過的路。

薑望和鄭商鳴亦沉默,隻等著她的動作。

林有邪沉默著落下第一刀,刀尖自肩窩刺入,進了一寸二。她熟練地往斜下一拉,劃了一個半弧。

小刀輕輕一挑,刀口撥開,筋肉紋理分明。

她認真看了看,記在心裡,便將這剖開的肉撥回去。

簡單地清洗過後,將這柄小刀收起,取了一隻半透明的細錐,隻比鐵釘微粗,但有五寸長。

左手食指中指在屍體側腰上略走了幾步便按定,很自然地一錐紮了進去……

薑望和鄭商鳴默默看著林有邪,完成了所有的驗屍工作。

從頭皮到腳趾,從外膚到內臟,冇有放過任何有可能的線索。

她是如此平靜。

動作乾淨精準,毫不拖遝。

即使用最挑剔的眼光,也找不出一點錯處。

默默在心裡記下屍體各方麵數據的鄭商鳴,不得不為這高超的技藝而驚嘆。相對於薑望,家學淵源的他,更能看明白「本事」。

而他看向已經在收木箱的林有邪,其實更驚訝於她在這個過程裡的平靜。

「你今天吃藥了嗎?」薑望輕輕嗅了嗅,忽然問道。

林有邪愣了愣,收刀的手停在那裡。

原來她忘記了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