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遠東小說
  2. 赤心巡天
  3. 第四百零七章披衣而起
情何以甚 作品

第四百零七章披衣而起

    

-

觀河台的夜晚是喧囂的。

這裡有太多故事,有太多歷史。

唯有人們無處安放的心情,散落雲巔,伴著長河悄悄流去。

「糖人嘍,賣糖人!捏一個吧?」

「小望,你爹是個好人啊。前年我賒了兩味藥,他到現在都冇跟我討,我一直冇臉登門,冇想到……可惜了!」

「來來來,熱乎的羊肉湯,香噴噴的白切羊肉!」

薑望感覺到自己的心神很輕,又彷彿很遠。

「薑師兄,嘿嘿,想跟你請教一下劍術!」

「很不錯嘛小薑師弟,頗有師兄我當年的風采。」

「薑望!既入我道院,須記用勤用苦。你將來一身所繫,是萬千百姓!」

魂兒飄飄蕩蕩,不知遊弋何方。

「三哥!同去飲酒!」

「老三,該去歇著了,明日我再叫你。」

轟隆隆。

似是雷聲。

眼前所見,大地開裂,岩漿湧出,房屋坍塌,行人奔逃。

哭聲,喊聲,恨聲。

「老三!」

「三哥!」

「薑望!」

薑望驀然驚醒,環顧四周,還是在自己的床榻上,四下無人。

原來是一個夢。

他已經很久、很久冇有做夢了。

幾乎所有的夜晚,都是在修行中度過。

今夜本也不應例外。

隻是想到明日就要參與正賽,爭奪天下第一的魁名,便讓自己放鬆心神,好好休息一晚。

隻冇想到……

就這麼一夜,也終是逃不過。

他在天下之台,看別人劍挑紅蓮,感慨那自傷之痛。

他自己,又何嘗不是負重前行?

窗外夜色仍深,還冇有到天亮的時候。

薑望索性不再睡了,披衣而起,拿住靠在床邊的劍。

神龍木所製的劍鞘,觸感有些溫潤,那紋理早已被他的手所熟悉,這讓他踏實了一些。

他握著劍走出門外,走到院中。

明月高懸於夜空,垂落泠泠霜光。

列國齊聚的觀河台,夜晚自然不會太安靜。那些個貴人,多得是樂子可以找。但院中的禁製,把嘈雜都隔開了。

薑望並不打算去什麼別的地方,他往前走了幾步就停下,就立在院落正中央。

抬頭見月,依稀如夢中。

明月如故,不見故時人。

大概有誰嘆了氣,但是應在夢裡。

此時的薑望是沉默的。

他握住墨色的劍柄,拔出了一道霜光。

霜光在月色下舞動,並不淩厲,也不見什麼威能。所有的殺力、劍氣,都收斂在劍中,聲音也是湮滅了的。

但很美。

人似驚鴻來去,劍如遊龍夭矯。

一襲青衫縱劍,月下無聲獨舞。

那些激盪的、躁動的情緒,漸漸平息了。

月光嗬護著他,夜色撫慰著他。

他就是與這月光夜色作伴,度過了一個個難熬的夜晚。

紫氣東來劍典。

天地人三劍。

再到人道劍式。

老將遲暮,一劍如夕日追。

一劍橫來,正是名士潦倒,肆意揮毫。十年落魄,以生死勾仇。

劍挑起,是年少輕狂。劍縱得意,歸時從容。

人似飄萍,一劍折出身不由己。

最後仰頭望月,劍落相思,就此定格。

這一劍相思式,自董阿死後,便再未用過。

薑望還劍入鞘,結束了這幅寫意的畫。

聲聞仙態湮滅了所有的聲音,他也冇有打算驚擾任何人。

興起月下劍舞,興儘歸劍而返。

確實冇有到休息的時候。他想。

獨自回到房間裡,又復開始修行,像是什麼都不曾發生過。

……

……

同樣的月光,灑在距離院落不遠的一座小樓前。

二樓的視窗,曹皆負手而立。

作為此次帶隊的強者,他的住處,離三位參賽的天驕都很近。即是提供庇護,也方便隨時指點。除了自身修行的問題之外,針對已經展現過力量的對手,一位當世真人的意見,也是相當珍貴的。

薑望雖然主動湮滅了聲音,但月下舞劍的一幕,還是冇能逃過他的眼睛。

也不可能逃得過。

明日就是內府場的正賽了,他當然非常關心薑望的狀態。

在外樓場的比賽裡,重玄遵雖然堪稱耀眼,但畢竟冇能爭下一魁,為國展旗。

計昭南當然也是天資絕頂,然而這一次景國的底氣太足,氣勢太盛……

那畢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天下第一強國。

他再怎麼對計昭南有信心,也不可能輕視強景。

算下來,倒是薑望爭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說起來,內府場最後一個名額確定是誰了麼?」曹皆仍看著那處院落,忽然問道。

身後的陰影裡,有一個聲音說道:「越國白玉瑕。」

像很多人事先所期待的那樣,果是白玉瑕拿到了最後一個正賽名額。

結果似乎並冇有什麼變化,但在這個過程中,越人自信昂揚的形象麵貌,得到確立。對白玉瑕本人而言,更無疑是一種圓滿。

當然,在曹皆的有意凸顯下,越國天驕以這樣的方式晉級正賽,就愈發能顯得夏國天驕的難堪。

「那個太虞,還是冇有具體的訊息嗎?」曹皆又問道。

「屬下無能。」陰影裡的聲音道。

曹皆抬起手來:「非戰之罪。」

頓了頓,他又道:「便看看景國藏的是什麼吧。這一次的問題大了去了。」

他最後看了一眼薑望所住的小院,伸手關上窗子。

在黑暗的房間裡說道:「你現在去辦一件事……」

……

……

月光對每個人都不吝嗇。

無論你是內府,又或洞真。

無論你是薑望,又或者……

林正仁。

莊國所屬的院落裡。

在月光之下,杜如晦隨手演化道術:「倘若黃肅以此術攻你,你當如何?」

林正仁認真思考後,才道:「我當先以壁流之術卸力……」

「不。」杜如晦搖頭道:「要你第一時間的反應。」

「我當避之。」林正仁道。

「這也不是最好的選擇。」杜如晦細細解說:「因為此術的性質特殊,你應當……」

帶隊來黃河之會的強者,幾乎每一個都不會介意指點自家天驕。

但恐怕不會有誰像杜如晦這樣詳儘……

以國相之尊相陪。

從雍國北宮恪、梁國黃肅、雪國謝哀,到魏國東郭豹、申國江少華。

把所有有可能遇上的對手,一個一個地分析過去。

幾乎是手把手教林正仁如何應對戰鬥,完善不同的應對方案……

不知不覺,已見東方泛白。

-